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,无论什么季节或周龄的鸡群均可感染,尤其在外界温差较大、卫生防疫不完善、营养不良等情况下,极易诱发鸡群感染本病。病鸡表现眼睑肿胀、流眼泪和鼻涕,结膜发炎等症状,病情严重时可以发生衰竭死亡。产蛋鸡群的产蛋率明显下降,并且难以恢复正常。虽然使用药物可以治疗本病,但是鸡群容易反复发作,由此可见传染性鼻炎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,生产中需要增加防范措施。
一、疾病症状
鸡传染性鼻炎的潜伏期很短,一般从鸡群中的某个点开始发病,然后开始在全群中迅速传播扩散,经过一周时间可以波及全群,鸡群的发病率能达到30%左右。鸡只感染本病后整个病程大约需要2周时间,一般周龄越大病程越长,产蛋鸡群往往呈慢性经过。
病鸡发病初期通常表现眼睑肿胀、眼睛内有泡沫、流清鼻涕,随着病情的发展,流出的鼻涕呈脓性、发黏,可以布满嘴角,将嘴黏住无法采食。眼角也有黏性、脓性物质分泌,发出恶臭气味,病鸡呼吸困难、发出呼噜声音,如果防治不当会发生衰竭死亡现象。
二、剖检变化
剖检病死鸡只,可以看到鼻腔内流出浆液、鼻孔周围沾满饲料、鼻窦发炎、鼻腔内蓄积大量黄色渗出物,眼睑皮下水肿、眶下窦肿胀,水肿。病情较重的,在眼结膜、鼻窦和眶下窦内看到蓄积的干酪样物,这也是引起病鸡眼球外突和萎缩的主要原因,严重时还可以引起失明症状。剖检产蛋鸡后可见卵泡液化、破碎,极易诱发卵黄性腹膜炎,产蛋率下降30%,死亡率大约在10%左右。
三、防控措施
1、控制饲养环境
鸡舍空气污浊是诱发鸡群感染本病的主要因素,所以必须控制好环境条件。做好通风管理,根据鸡群日龄和季节随时调节进风口或风机开启数量,建议设置自动化通风系统,根据鸡舍内温度、湿度和氨气浓度等,来设定风机开启数量或频率,保证舍内环境条件适宜,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只身上。可以安装导流板,让冷风到达屋顶,与上面的热空气混合均匀后再降落下来,减少冷风对呼吸道黏膜产生的刺激,进而维护黏膜的完整性,提高鸡群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。
育雏期间需要降温时,不可突然降温给雏鸡带来冷应激,致使雏鸡发生感冒或鼻炎。在外界昼夜温差较大时,需要随时调节鸡舍进风口和风机,减少突然降温给鸡群造成的影响。夏季先通过增加风速来降低鸡群体感温度,在开启所有风机后鸡群表现热应激状态时,才开启湿帘,使用湿帘过程中应注意鸡舍前端温度不要突然下降过多,以免产生冷应激。需要结合湿帘和纵向风机,来降低鸡舍温度,避免热应激对呼吸道产生的危害,降低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的风险。
2、减少各种应激
在鸡群饲养过程中,难免产生各种应激而降低鸡只的抗病能力,给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创造良好条件。所以必须减少应激反应,保证鸡舍环境相对稳定,不可忽高忽低而产生冷热应激;采取强度较小的限饲方式,促使鸡只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良好;免疫接种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进行,可以有效减缓免疫带来的应激;需要更换饲料时应逐步过渡饲喂一周时间,促使机体逐渐适应营养方面的变化;需要转群时应根据外界气温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,尽量减少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。在容易发生应激的情况下,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维生素C,来减缓应激带来的不良反应,还可以添加黄芪多糖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,避免鸡群因体质和免疫力下降而感染本病。
3、保证环境干净卫生
在日常管理中,需要定期清理鸡舍粪便,并对环境进行清洗和消毒,建议每周带鸡消毒2~3次,对鸡舍外环境每周定期消毒1~2次,选择2~3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,以提高消毒效果。同时对饲喂器具和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,保证饲料和饮水干净无污染。有条件的规模化养鸡场,在消毒后进行实验室检测,确保检测合格。否则需要重新冲洗和消毒,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或杀灭环境中存活的嗜血杆菌,降低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的风险。4、免疫接种疫苗
目前大多养鸡场采取给鸡群接种鼻炎疫苗来防控本病,建议选择毒株对型的疫苗来接种,鸡群在5~6周龄和12~13周龄分别免疫一次,可以保证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力。一般情况下,鼻炎疫苗属菌苗、生产工艺特殊,内毒素含量较高,鸡只免疫后能够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,鸡只表现流眼泪、肝脏发脆、容易破裂,这也是目前鸡群发生大肝大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所以在免疫接种前需要做好防护工作,尽量减少免疫频率,延长两种疫苗之间的免疫间隔时间,减少免疫给鸡群带来应激反应。
5、发病鸡群的防治
在日常管理中,需要随时观察鸡群精神状况,发现鸡群有呼吸道症状后,需要上报兽医人员进行疾病诊断,一旦确定鸡群感染传染性鼻炎后,需要加强通风管理,给鸡群提供充足和新鲜的空气,降低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。当发现鸡群中有感染鼻炎症状的鸡只,整个鸡群症状较轻,采食和饮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情况下,只是产蛋率有所下降时,这时给受到威胁的鸡群进行紧急接种,是防治本病的最有效措施,也是最经济的方法。每只鸡接种传鼻蜂胶苗0.5毫升,可以快速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力。
病情严重的鸡群应投给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,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。同时还可以投喂广谱抗生素来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,并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有利于缓解病症和增强鸡只免疫力,帮助鸡群尽快恢复健康状况。所以需要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措施,这样才能对症下药,提高治疗效果,避免鸡群产生耐药性,或者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用药成本。
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,发病鸡群体质较弱,对外界环境和饲料营养质量要求较高,应供给舒适的环境条件,保证鸡舍温度、湿度适宜,尤其是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优良,氨气浓度不能超标,这样有利于帮助病鸡尽快修复受到损伤的呼吸道黏膜,防止疾病反复发作。
6、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
在上批次鸡群淘汰后,需要将鸡舍进行彻底清理、冲洗和消毒,将环境中存活的病原菌彻底清除和杀灭,避免传播给新进鸡群。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,还可以防止不同批次鸡群之间水平传播疾病。一般情况下,大龄鸡群免疫接种或发病后,会向环境中排放病菌,小周龄鸡群体质较差,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较低,在外界野毒的攻击下,非常容易感染传染性鼻炎。所以选择全进全出模式饲养鸡群,能够有效阻断不同批次鸡群互相传播疾病,也是防治传染性鼻炎的有效措施之一。另外在引进雏鸡时,需要从正规的种鸡场引种,这样在种鸡群中垂直传播性疾病已经净化,雏鸡体质相对强壮,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强,可以大大降低鸡群感染本病的几率。